112個案評估與心理衡鑑選擇題

1. 下列何者不是心理衡鑑時需要特別考量的「心理計量」因素?

A.評分者間信度
B.蒐集個案資料範圍與內容的一致性
C.衡鑑工具對個案的適用性
D.衡鑑工具對個案問題的鑑別力

解析

心理計量學是一門理論測驗學,主要在探討心理測驗的理論原理,驗證測驗假定、發展測量與統計方法。簡而言之,心理計量主要在講測驗本身的信效度。因此,選擇何種衡鑑工具不在心理計量所討論的範圍內,衡鑑工具能不能測得所要測量的內容才為心理計量範疇。

2. 關於心理衡鑑歷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各步驟間通常要儘可能的相互獨立
B.資料整合是在最後一個步驟進行
C.推論或假設通常是在衡鑑中期以後才會形成
D.第一階段通常是以搜集個案資料為主

解析

回答轉介問題是一種連續不斷「假設—驗證」的推論過程。Maloney 和 Ward(1976)曾提出七個階段來說明此一過程。

  • (1)初步蒐集各項資料;
  • (2)形成多種暫時性的假設推論;
  • (3)檢核上述各項假設的支持度;
  • (4)將可接受的假設發展成對個案的一般描述;
  • (5)將一般描述轉化為人格動力的描述模式;
  • (6)詳細描述個案在環境條件下的人格動力模式;
  • (7)在個人與環境的互動下,進行個案的行為預測。
3.關於常模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受試者應達到之目標
B.常模團體之測驗表現
C.代表性樣本之典型表現
D.參照母群之常態表現

解析

常模指特定參照團體測驗上的平均分數或表現,常模是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依據,測驗分數必須與常模比較,以顯示其在所屬團體中的相對位置。

常模具有兩大功用:(1)指出受測者在常模團體中的相對位置;(2)提供比較的量數,使個人在不同測驗上的的分數可以相互比較。

發展性常模:依據個人所獲得的發展水準來表示的分數,稱為發展性常模,可用來說明個人在發展歷程中的成熟水準。

團體內常模:依據一個人在所屬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所表示的分數,又稱作組內常模。藉此參照可了解個別受測者在全體受測者中的相對位置,協助解釋測驗結果。

4. 有關測驗分數應用與信度的關係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測驗分數若要具應用價值,則其信度係數至少需有0.70
B.臨床診斷用測驗的信度不宜太低
C.信度稍低之初步篩選用測驗仍具應用價值
D.測驗分數信度的高低會因測驗類型而異

解析

5. 將身心障礙者在測驗上的表現與具有同樣障礙者相互比較,這種常模屬於何種類型?

A.一般常模
B.特殊常模
C.全國常模
D.地區常模

解析
依不同團體製作不同常模
  • 一份廣為使用的測驗通常會就全國範圍内做大規模的抽樣,形成樣本團體,從這個樣本團體的得分情形,計算出測驗的信度、效度,並且將之進行描述統計以建立常模。
  • 這個依據所有受試者的作答結果所製作出來的常模是為全體常模,然而許多測驗手冊中列出的常模不只全體常模,測驗編製者會依據需要製作出不同團體的常模。

(一)全國性常模與地區性常模:

1. 全國性常模(national norm):在樣本團體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受試者,若不分區域的將所有受試者進行描述統計而製作出來的常模,稱作全國性常模(也就是全體常模)。

2. 地區性常模(local norm): 將受試者區分不同區域,分別地進行描述統而製作出來的常模,就是地區性常模。

(二) 次團體常模(subgroup norms):

係指依據人口學(dempgraphic,如種族、性別、年齡、學歷等)上可供辨認的次團體所建立的常模稱之。若測驗關切之特質有可見的差異(種族差異性別差異等),測驗編製者應依據次團體建立次團體常模,例如除全體常模之外,測驗編製者也應提供男性的常模和女性的常模。

6. 在心理衡鑑中涉及心理師對個案問題看法準確性的概念效度(conceptual validity),下列何者正確?

A.關注測驗構念的實務檢核
B.在衡鑑初期即可以確定
C.主要以衡鑑方法為中心
D.主要以個案為中心

解析

7.下列分測驗何者可用來偵測個案的彈性思考能力?①矩陣推理 ②符號替代 ③圖形設計 ④圖畫補充

A.①②③
B.僅①②
C.僅①③
D.②④

解析
魏氏指數及分測驗
1. 語文理解指數/分測驗
  • 測量下列能力:處理抽象語意訊息的能力、語文記憶能力、從教育背景中獲益的量與程度、語文流暢性。
  • 分測驗:類同分測驗、詞彙分測驗、常識分測驗、理解分測驗。
2. 知覺推理和視覺空間指數/分測驗
  • 測量下列能力:個體與環境之間非語文接觸的程度與品質、整合知覺刺激與相關動作反應的能力、處理具體情境的能力、評估視覺空間資訊的能力
  • 分測驗:圖形設計、視覺拼圖、圖畫補充
3. 知覺推理和流體指數/分測驗
  • 測量下列能力: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非依據以前的知識)、抽象推理、歸納推理(將刺激分類為概念類別和概念形成)、將内隱模式和結構應用於視覺空間訊息的能力
  • 分測驗:矩陣推理、圖形等重、圖畫概念、算術
4. 工作記憶指數/分測驗
  • 測量下列能力:專注力和注意力、在短期記憶中把持及操作訊息的能力、短期記憶力、排序能力、數字流暢力、心智靈活性
  • 分測驗:記憶廣度、圖畫廣度、算術、數字序列
5. 處理速度指數/分測驗
  • 測量下列能力:處理訊息的速度、動作掌控能力、計畫和組織能力、動機
  • 分測驗:符號替代、尋找符號、刪除、補充指數、念名速度、符號翻譯

雖然①矩陣推理 ③圖形設計 ④圖畫補充不太確定,但可以確定②符號替代一定不屬於測量彈性思考的能力,把有②的選項刪去,答案就是C

8.在準備心理衡鑑時,評估人員發現個案在三個多月前於另一個單位已經做過相同的項目,下列何者是評估人員再次實施該衡鑑項目的充分理由?

A.因要更換諮商心理師進行諮商
B.因不確定前一個單位的衡鑑是否準確
C.因個案在近期經歷重大負向生活事件
D.前後兩個單位衡鑑時間距離超過三個月

9.諮商過程中,諮商心理師經常運用問題解決模式作為心理評量的便利工具。有關問題解決模式的五個心理評量步驟之順序,下列何者最為正確?

A.界定問題→問題導向→驗證→可能的方案選擇→決策
B.界定問題→可能的方案選擇→問題導向→決策→驗證
C.可能的方案選擇→界定問題→問題導向→驗證→決策
D.問題導向→界定問題→可能的方案選擇→決策→驗證

解析

Hood與Johson(2006)提出心理評估在諮商中的五種目的:

(一)協助確認問題所在

個案如果不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心理師就你進行個別諮商工作,因此心理評估過程與所有測驗工具,就是在幫助個案稱進對潛在問題的覺察程度;如果個案能夠有效的增進自我覺察和自我探索,心理師和個案對問替有共識,較容易建立合作同盟關係,個案也比較願意留在諮商關係中。因此,初談後,協助確認個案問所在是諮商中第一種使用心理評估的時機。

(二)詳細界定問題內容

個案雖然知道自己的問題,但通常指是問題的輪廓或是自己的主觀看法。例如個案說:「我覺得自己可能有憂鬱症,心理師我該怎麼辦?」此時,心理師必須進一部澄清與確認,個案所說的憂鬱症是如何界定和理解的?是暫時性的憂鬱情緒?還是人際、愛情、學習遭到挫敗所引發的身心壓力症狀?

心理可以使用行為檢核表了解個案的問題型態和嚴重程度,甚至使用DSM-5協助診斷。這些都是心理師必須對問題的本質與內容有更清楚的界定,讓個案更清楚知道自己接下來需要改變的方向,也讓心理師更清楚未來的諮商策略。因此,在問題模糊下,詳細界定問題內容是諮商中第二種使用心理評估的情境。

(三)找出不同的可能選擇

幫助個案找到更多可能選擇,讓個案感到自己的力量與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個案認為自己只有一個選擇,將充滿無奈與沒有能力的感受,因此心理師和個案必須共同去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行方案。

例如興趣量表可提供個案在各種興趣型上的得分情形,增進個案的生涯選擇參考。訪談與觀摩別人、自我過去的成功經驗、家人朋友的意見都是增加個案選擇策略的來源。

(四)權衡與決定

在進行決定前,心理師可協助個案分析每一種方案或選擇的優缺點。例如平衡單在生涯選擇中,就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成本效益分析也是常用的決策方法。

個案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將越容易進行決策。很多時候個案無法抉擇,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因此,在改變行動前,權衡與決定是諮商中第四種使用心理評估的情境。

(五)驗證諮商的有效性

進行一系列的諮商後,心理師需要評估個案的問題困擾是否已經降低或是個案已經產生正向的改變行為,也就是評估諮商的效果,以確定這些諮商治療是有效的。

可用的評估方法包括與個案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情形、使用目標達成量表進行檢核、再次實施先前施測過的測驗工具、進行個案諮商滿意度評估等。

諮商機構相當重視諮商成效的驗證,因為諮商有效,則個案滿意度增加,機構的支持度就會上升,更凸顯出此諮商機構的重要性與有效性;反之,諮商效果的評估如果不佳,可能需要修正心理師的諮商計畫或檢討諮商策略。因此在進行一段諮商後,「驗證諮商的有效性 」是諮商中第五種使用心理評估的時機。

10 .對個案進行系統化評估以利介入與個案管理,下列何者不是重要的評估焦點?

A.積極訓練個案使用各項資源的能力
B.確認個案目前擁有的內在與外在資源
C.瞭解個案家庭和外在資源連結的生態
D.瞭解個案使用資源的能力與限制

11. 下列何者較能反應多元文化評量(multicultural assessment)的概念?

A.將評量工具轉譯為多種語言
B.能評量不同文化背景者的心理特質
C.特別為不同文化背景者編製評量工具
D.評量結果有助於來自不同文化者的融合

12. 下列何者最不符合「生物心理社會-系統理論」心理評估的工作內涵?

A.在諮商歷程中觀察誰是被指認的個案(identified patient)
B.重視個案主訴議題的脈絡
C.強調引發個案主訴議題的病因學
D.同時關注生物性、心理素質及家庭社會文化脈絡與個案主訴議題的關聯

13. 某位諮商心理師運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的概念,來評估個案對於改變的準備程度,發現該個案大部分都在談論母親在教養上的錯誤,很少談到自己行為對家庭的影響,這位個案最可能處於何種狀態?

A.消費者
B.來訪者
C.抱怨者
D.無意義感

14. 關於個案評估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評量的資料以自我報告(self-report)為主,因為個案的自我知覺最重要
B.諮商關注的是個人,外在環境的評量是不需要的
C.使用生理回饋儀器主要是評量個案非自主的生理反應
D.自我監控技術是屬於回溯性的評量

15. 下列何者不是危機電話會談要考慮的主要目的?

A.提供立即資源以滿足緊急問題需求
B.轉移或減緩危險狀況的可能傷害
C.鼓勵來電者在危機後進入正式的治療模式以深入解決問題
D.評估來電者的人際關係

16. Lazarus自1973年所發展出的BASIC-ID模式中,第一個 I 所指的是意象(imagery),第二個 I 所指的為下列何者?

A.認同(identification)
B.意向(intention)
C.理想(idealization)
D.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

解析

Lazarus提出 BASIC I.D.,以七大功能來解釋人格結構:
Behavior(行為)
Affective Processes(情感反應)
Sensation(感覺)
Images(形象)、
Cognitive(認知)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人際關係)
Drug/Biological Function(藥物/生物功能)

17. 個案填寫自陳式量表時,習慣依照社會可接受的答案回答,而不是如實地反應自己的真實態度。此種作答方式稱為下列何者?

A.反應風格(response style)
B.反應不一(response inconsistency)
C.社會期許(social desirability)
D.偽裝(faking)

解析

「社會期許」是指在評量個人的性格或態度行為歷程之中,個體常有「假裝完美」(fake good)的動機,因而常會作假,而傾向於選答能令人產生良好印象的內容,使之符合社會所接納或期許的心態,並不是個體本身真實的內在想法或性格態度。像這種在作答過程中,個人有意製造他人對其產生良好印象,卻非依照本身實際的想法或作法答題的反應心向,即稱之為「社會期許」。

18.關於心理測驗安全性的維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心理測驗材料應該存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B.任何一個有版權的心理測驗都不可以複印
C.個案或監護人可以看到心理測驗結果
D.司法機關需要看心理測驗報告時,諮商心理師仍應堅守保密原則加以拒絕

19.蓉蓉正在編製國小學童行為適應的測驗,欲請專家學者評估測驗內容是否能代表所欲測量的行為領域,此效度考驗方法屬於下列何種?

A.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B.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C.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D.輻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解析
  • 效度: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到他所欲測量特質的程度。
  • 同時效度:為效標關聯效度的其中一種。(1)意義:若新編測驗分數與效標分數取得的時間概略同時,則從測驗分數和效標分數求得的相關係數就是同時效度。(2)用途:若新編測驗主要是用來了解受試者現在在某個特質上的水準或特徵,則這個測驗在考察效標關聯效度時就該使用同時效度。
  • 內容效度: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亦即測驗的試題是不是自測驗關切的所有有關行為樣本中合理的抽取出來。
  • 預測效度:為效標關聯效度的其中一種。(1)意義:若效標分數是在新編測驗之後若干時日才取得,則新編測驗的分數與效標分數之間的相關係數就是預測效度。(2)用途:如果新編測驗的主要目的是用來了解受測者未來某個時間點的水準或特徵則這個測驗在考量效標關聯效度時就應該使用預測效度。
  • 輻合效度:用兩種不同方法測量同一特質,所求得的相關係數稱為輻合效度(聚斂效度、收斂效度)。
20.下列何者不是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的特性

A.強調過程評量重於結果評量
B.強調呈現整體學習成效
C.強調表現個人反思
D.強調長期的評鑑

解析

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指蒐集學生在最近一段時間之內,所留存下來有關學業成績的資料,做為評定其成績高低的評量根據。檔案評量的資料包括很多方面,除模範生獎狀代表學生整體學業優良之外,分科資料如閱讀報告、週記、信件、演講稿等,即可視為語文科的檔案;家庭作業中數學練習題或參加過數學比賽的成績,即可視為數學科的檔案;參觀科學館的心得報告或登山旅行所做的遊記,即可視為自然科的檔案;參觀民俗表演或聆聽競選演說後所寫的記事,即可視為社會科的檔案。(張春興,98)

一、 檔案蒐集目標化  

  檔案評量是老師讓學生依教學的目標,持續蒐集資料,以展示學習成果。涂金堂(2010)指出檔案評量如果只任憑學生將所有的資料堆放到檔案夾中,則變成檔案堆積,失去了檔案評量的真意,所以在實施檔案評量時,應教導學生如何有目標地蒐集與挑選資料。

二、 檔案內容組織化  

  學生必須學習如何有系統地累積、整理、選擇及組織資料,最後學生可以進行美工編檔工作,編輯目次,清楚地呈現自己的學習成長歷程,或以寫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他精彩的學習世界。

三、 學習呈現歷程化  

  檔案評量強調縱貫的學習歷程,相似於形成性評量,可以清楚地展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進步及成長情形,而非傳統紙筆測驗只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 評量方式多元化  

  檔案評量具備許多多元特質,包括評量內容、評量人員和評量對象的多樣化。檔案評量的評量內容可以包括日誌、學習單、獎狀、報告、心得感想等凡與目標能力有關之表現,皆可納入檔案中。而評量的人員可以包括教師、學生、同學和家長,尊重的多方人員的看法。而評量的對象可以著重在學生個人的表現上,也可以小組為對象,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五、 教學目標個別化  

  檔案是個別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記錄,檔案評量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每個學生是和自己之前設定的目標作比較,老師再逐一和學生共同檢討學習成效,並依學生的個別差異適時地予以協助並調整教學,以適應個別學生之學習目標。

六、 學生學習內省化  

  檔案評量如果缺乏反省,就有如一個收納器而已(張貴琳,2009)。檔案評量相當重視學生反省與自我評量的能力,希望學生在省思和自評中對自己更加了解,進而激發主動學習的動力。

七、 實施過程互動化  

  檔案評量可以具體的資料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歷程,因此,在老師的方面可以改變以往上教下學的方式,搭起教與學之間的橋樑,促進師生交流的機會(張玉茹,2002);在家長的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優劣勢能力,而不只是汲汲營營於一個抽像的分數;除此之外,在同儕方面,檔案評量也能提供互相觀摩、分享學習的機會。

21.下列何者不是評估個案ADHD問題的重要參考資料?

A.教室觀察
B.檔案資料
C.相關第三人訪談
D.飲食偏好

22.關於實作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直接測量能力
B.可以嵌入課程中
C.僅用來評估實作過程
D.可評估情感與社會技能

23.Multimodal therapy評估個人7個biopsychosocial的向度,Lazarus用BASIC-ID來代表,下列那個英文縮寫是「生理」的部分?

A.A
B.B
C.C
D.D

24.在進行ABC功能分析時,諮商心理師也需要同時去了解情境事件的因素,關於情境事件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情境事件指的是情境、氣氛或使行為隨之增強發生的情況
B.情境事件是指發生在問題行為的前幾秒或前幾小時內的情況
C.情境事件可以源自於與環境有關的促發因素
D.在學校中,低度刺激或高度刺激的教室均是可能引發問題行為的情境事件

解析

情境事件包含近因與遠因,近因包含特定行為發生前的特定人事物、要求、時間、地點或情境。遠因包含個案的環境因素(家庭、學校、社會)個體因素(生理、認知、性格、情緒、需求動機等)。因此,情境事件A(Antecedents)不只包含問題行為前的幾秒或幾小時,也包含個體長期以來的所處的環境因素、以及個體本身的因素。


25.解釋魏氏智力量表的工作包含:①解釋分測驗間差異 ②解釋全量表智商分數 ③質性或受測過程分析 ④解釋組合分數 ⑤解釋分測驗內差異 ⑥解釋百分等級與信賴區間 ⑦解釋個人的強弱項。其步驟依序為下
列何者?

A.③②①⑦⑥④⑤
B.②⑥④⑦①③⑤
C.③⑦⑤①④②⑥
D.⑦①③⑤④⑥②

解析

WAIS-IV/WISC-V解釋過程中的五個階層摘要表

階層步驟
階層I②解釋全量表智商
⑥決定百分等級及智商分類。
階層II④解釋指數及 CHC 群。
⑦如果指數的類別間有顯著差異,解釋受試者的個人優勢及弱勢能力:
不論差異是否顯著,指數常模的解釋仍然可用。
階層III①解釋分測驗間變異情形
階層IV③解釋質化/歷程
階層V⑤解釋分測驗內的變異情形
WAIS-IV/WISC-V解釋過程中的五個階層摘要表
26.在會談過程中,諮商心理師發現個案有詐病的可能性,進一步透過明尼蘇答多相人格測驗(Minnesota Mul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2, MMPI-2)加以評估。下列四個MMPI-2量尺中,何者可協助諮商心理師衡量上述現象?

A.撒謊量尺(L)
B.罕見反應量尺(F)
C.不知道量尺(?)
D.反應不一致量尺(VRIN)

解析

MMPI-2效度量尺

?量尺(Cs不知道值其實本身並不是一個量表。只是那些沒有被填寫的項目以及那些同時選擇了「對」和「錯」的選項的數量之和。這個不知道值越高,MMPI中的其他量表的可信度就越低。
VRIN 反應不一致量尺VRIN包含了幾組兩兩配對且經過篩選的題目。如果受測者以有效的態度作答,每一組答案態度應是一致的。題目有可能是類似的,也有可能是相反的。
TRIN 答<是>反應不一致量尺TRIN也是幾組兩兩配對的題目,但是只有內容相反的題目材包含在內,這表示一個人要在TRIN量尺得分,則有兩種反應方式。兩題都答<是>,則表示不一致。
F量尺 罕見F量尺測試案主是否有以非典型且偏差的態度來做答的傾向。F得分高通常是心理病態的一般指標。
Fb量尺
罕見-後半
辨識案主在最後197道題中,是否有裝病的反應模式。
Fp量尺
罕見-病態
偽裝或誇大精神病理性的可能性高。
FBS 裝病量尺原本是希望能偵測出宣稱個人受到損傷,而誇大自己病情的原告。FBS原始分數28分以上,偽陽的可能很少。
L量尺 說謊說謊量尺包含15題,顯示案主以不合現實的態度來描述自己的傾向。在L量尺得分高者可能回答 從來不會生氣、他們喜歡每一個人。
K量尺 校正K量尺是為了偵測出案主對自己的描述是否過度正向,與L量尺有相似之處,但K量尺更加細膩,效力更佳。智力較高並且較世故的人可能會有稍高的K量尺,但L量尺不可能得高分。
S量尺 過度正直S量尺有50題,是為了偵測出試圖以過度正直姿態呈現自己的人。
27.關於人格測驗中常存在受試者「偽裝」的議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自陳式人格測驗比投射式更容易偽裝
B.施測者與受試者的信任關係與偽裝程度無關
C.有些人格測驗編製時會有偽裝量尺,但加州心理量表沒有編製有關偽裝的量尺
D.明尼蘇答多相人格測驗中的F量尺,是測受試者是否企圖製造過度正面的印象

28.小明的羅夏克測驗出現多個純彩色反應(C),這些反應可能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A.痛苦的情緒
B.缺乏愛的感受
C.因情感衝動而受挫
D.無助的感受

29.關於成就測驗與性向測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成就測驗比較重視內容效度
B.性向測驗並不假定先前有學習經驗,主要在測量學習潛力
C.性向測驗主要重視預測效度
D.成就測驗假定先前有學習經驗,主要測量學習態度

解析
  • 性向測驗及成就測驗皆為認知測驗的一種。
    • 性向測驗:用來測量個人在心智活動中,表現於各種不同領域的潛在能力:並預測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如美術性向、音樂性向、科學性向、機械性向等。
    • 成就測驗:用來測量經由學習或訓練所獲得的能力即評量過去學獨項目的精熟程度,成就測驗著重個體目前已具備的能力探究。如英文科成就測驗、數學科成就測驗及一般學校的考試。
  • 效度: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到他所欲測量特質的程度。
    • 內容效度: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
    • 預測效度:若效標分數是在新編測驗之後若干時日才取得,則新編測驗的分數與效標分數之間的相關係數就是預測效度。如果新編測驗的主要目的是用來了解受測者未來某個時間點的水準或特徵則這個測驗在考量效標關聯效度時就應該使用預測效度。
    • 多數性向測驗的目的都是猜測受測者日後在某能力的表現,故性向測驗通常會用預測效度。
30.個案的各科成績均佳,唯有數學成就明顯的低落,令個案相當挫折與無奈。在進行評估時最值得注意的議題為何?

A.數學學習障礙的問題
B.課室互動氣氛的問題
C.過動或專注力的問題
D.學習態度的問題

31.下列四種生涯評估測驗,何者最適合用於瞭解個案職業選擇的潛在原因?

A.史壯興趣量表(Strong Interest Inventory, SII)
B.庫德職業興趣量表(Kuder Occupational Interest Survey, KOIS)
C.職業興趣組合卡
D.生涯興趣量表

32.依據刺激(題本)的清楚/模糊,和反應(答題者判斷)的清楚/模糊兩個向度,將生涯評估工具分成四類。就此分類方式而言,下列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生涯興趣量表
B.生涯信念檢核表
C.職業選項問卷
D.工作價值觀量表

33.關於職業組合卡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能有效協助進行生涯諮商
B.結合 Holland 的六種類型
C.可適用於個別或團體諮商
D.僅適用於大專以上之成人施測

34.下列那個測驗可以測出Jung提及的人格態度?

A.Values in Action(VIA)
B.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
C.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
D.Minnesota Importance Questionnaire(MIQ)

35.個案在初談時告訴諮商心理師:「我活得很痛苦,死了就解脫了」,諮商心理師如何處理較適當?

A.勸告個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卡
B.個案只是一時苦惱,不用急著評估自殺風險
C.轉介住院觀察治療
D.評估個案自殺意念

36.下列何者是個案衡鑑報告中「行為觀察(behavioral observations)」段落的最主要功能?

A.用來證實、改變或質疑與測驗相關解釋的重要來源
B.了解個案對心理測驗的喜好程度
C.了解諮商心理師對於個案的主觀印象
D.有助於將問題置於適當脈絡中,並解釋因果關係

37.W. Klopfer(1960)認為心理衡鑑報告應使用基本用語,而不要使用專門術語的理由,下列何者錯誤?

A.基本用語在書寫時比較有效率
B.基本用語在描述一個人的獨特性上比較精確
C.基本用語可和較多群眾溝通
D.使用基本用語顯示衡鑑者對資料有比較深度的瞭解

38.諮商心理師某甲曾在二年前和偉中(當時是國小三年級)諮商十二次。現在偉中的父母離婚,正在爭取監護權,偉中的爸爸認為某甲熟悉他們,向法官建議由某甲評估他們的身心狀態。關於某甲的作法,下列何者最適切?

A.如果時間許可就答應評估,因他對偉中熟悉,事半功倍
B.某甲只熟悉偉中,對於其父母仍要運用各種方式評估
C.評估和諮商不同,不管是偉中還是他父母,都必須評估
D.某甲應拒絕進行評估,因為他與偉中曾進行諮商

39.一名家暴受害婦女到一心理諮商機構進行心理評估, 他對諮商心理師說自己日後會申請一份這次的心理評估結果報告交給她委任的律師, 以進行後續相關的法律程序。諮商心理師在交給個案的評估報告中,不需包括下列何者?

A.評估中使用的心理測驗的分數
B.對個案目前情緒狀況的描述
C.評估中使用的心理測驗題目
D.個案的相關背景資料

40.當諮商心理師考慮是否使用一個有提供電腦計分和電腦解釋的心理測驗工具,以進行心理評估的資料蒐集和解釋時,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根據專業倫理規範,諮商心理師不應該使用這樣的測驗
B.使用這樣的心理測驗是符合倫理的,只要這個測驗有好的建構效度
C.當有實證的研究證據報告此測驗的電腦解釋效度,則依照其解釋便符合倫理的要求
D.當這個測驗的計分和解釋有良好的效度,且諮商心理師在使用時會和其他的衡鑑資料進行交叉驗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